南方网讯 1月21日,列席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将加强基础研究统筹布局,力争在“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上打造“广东模式”、跑出“广东速度”,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
发挥广东优势 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
2021年底发布的《2021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继续领跑全国,实现“五连冠”,显示出广东创新发展的扎实功底和独特优势。
龚国平称,在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广东有着中央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的优势、企业创新的优势、协同港澳汇聚国际化创新资源的优势,以及极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创新环境优势。
广东毗邻港澳,粤港澳协同创新具有天然禀赋。以横琴、前海为支点,广东不断加强内地与国际创新资源对接,更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目前,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脊梁的大湾区创新资源集聚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广东拥有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体系,已建成运营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批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相继落户,打造了一支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大湾区特色的“科技王牌军”。
在创新环境方面,广东全面推进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领域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出台政策“组合拳”延揽各方人才,着力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创新创业环境,目前在粤工作的外国高端人才数量占全国1/5,“东西南北中,创新创业来广东”已成为一个响亮品牌。
龚国平表示,我们将进一步用好用足广东优势特点,对标对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扬长补短,以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
聚焦经济主战场 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省A股上市企业八成以上是高企,广东高企科技活动投入、发明专利授权量等7个核心指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2021年,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6万家,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全省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7万家,同比增长54%。
龚国平表示,“我们将聚焦经济主战场,探索出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若干措施。”同时,引导构建龙头骨干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继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培育一批创新标杆企业,引导企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引导孵化育成体系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大学科技园、专业化和特色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推动孵化载体“数稳质升”。
突破原始创新跑出“广东速度”
加强基础研究是新形势下应对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把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
龚国平表示,广东将制定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围绕夯实“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源头节点,加强基础研究统筹布局,力争在“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上打造“广东模式”、跑出“广东速度”。
龚国平强调,广东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专项布局。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对“人”的长期稳定支持,尤其是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力争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年科学家和青年领军人才等。三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推进基础研究开放合作,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我们希望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推动全省基础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若干重要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基础科学研究高地。”龚国平说。
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省实验室是强化原始创新,提升科创实力的关键平台。自2017年以来,广东先后启动建设了三批10家广东省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
龚国平透露,目前,省实验室初步构建起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10家省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30家省重点实验室、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4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及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组成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搭建了实验室体系“四梁八柱”。启动建设以来,省实验室在安全自主可控技术、基础与应用基础、新冠疫情科研攻关等方面取得系列重大成果,两项成果分别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0年中国十大重大技术进展”。值得一提的是,省实验室还汇聚了一批尖端科学家及一大批一线中青年科研骨干,人才规模超过8000人,两院院士等高水平领军人才超80人。
龚国平表示,“十四五”期间,省实验室建设将更加强化成果产出、精准考核评估、优化人才引育、推进协同创新。
编辑:唐巧燕
感谢咨询花城教育,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及问题,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提交